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更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5.2%下降至4.8%并在2025年维持在4%的区间。(见图1)。
中国各行业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韦莱韬悦薪资预算规划调查报告7月刊显示,中国各行业的整体调薪率进入接近5%的时代,2024年实际调薪率为5.1%,并预期2025年将维持在5%。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各行业的调薪差异有所扩大,2023年,调薪率最高与最低的行业之间差距仅为1%,而2024年这一差距翻倍至2%。预期到2025年,调薪率差距仍将维持在2.1%(见图2)。而在2024年调薪率增幅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
相较于2023年的调薪率预测值,大多数行业2024年的实际调薪率均有超过0.5%的下降。预期到2025年,除了生物制药与生命科学行业的调薪率略增0.1%外,大多数行业的调薪率将保持稳定或逐渐下降。
这些调薪率的变化反映不同行业在预算管理上的多样性:有些行业增加了人力的支出,而另一些行业则更加注重成本控制。
比对近两年上海全行业奖酬调研的数据,我们发现许多企业正在调整自身薪酬分配策略。数据分析显示,年度总固定现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3.8%,而基层职级的员工则获得更大的薪酬预算倾斜和更高的市场薪酬增幅。其中调研职等9的岗位薪酬增长最快,增长比例达到了12%,超过了平均水平的3倍。其次是职等10,薪酬增速为6%,职等8为5%。这些数据表明,雇主正加大对基层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发展投入。
相较于2022年,上海全行业的总固定现金收入薪酬区间范围(25分位与75分位之间的差距)扩大了8%,而奖金区间范围则扩大了53%。奖金离散程度的显着扩大表明,企业越来越重视并区分员工的个人表现。
显然,不同行业在应对经济变化、人才竞争和预算限制时均采取了不同的薪酬策略。一些企业更倾向于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基本薪资上,而另一些则更注重变动薪酬,以激励高绩效和价值创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同职位之间的薪酬预算差距已经从过去的2到3倍缩小至1到2倍。
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也对薪酬分配产生了显着影响,技术类岗位(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的薪酬增长达到了两位数。此外,为绩效付薪仍是市场中的热门话题。因此,关注全面的薪酬数据对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薪酬决策至关重要。
每家企业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组织应针对自身的情况考虑是对全体员工或是仅针对特定员工群体进行全面的薪酬审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外部市场的对标,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的薪酬策略,明确市场中的真实定位,并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人力资源战略。
随着中国调薪率进入接近5.0%的时代,打破认知惯性至关重要。人力资源部门需运用可靠数据,更新整体奖酬管理方法,以适应新的人力环境。同时需及时向员工传达这些市场变化,更有助于使员工的心态和预期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一致。